海關最新數據顯示,10月份,我國出口鋼材382萬噸,環(huán)比減少39萬噸,降幅為9.3%,同期進口鋼材120萬噸,環(huán)比減少13萬噸,降幅為9.8%,進口鋼坯5萬噸,環(huán)比增加2萬噸。當月實現粗鋼凈出口271萬噸,環(huán)比9月減少29萬噸,結合當月粗鋼產量5468萬噸,粗鋼表觀消費量為5198萬噸。數據同時顯示,1-10月我國累計進出口鋼材量分別為1316萬噸和4099萬噸,其中進口量同比下降3.7%,出口則同比增長11.4%。
海關數據同時顯示,10月我國鐵礦石進口量為4994萬噸,環(huán)比9月份的6057萬噸減少1063萬噸;1-10月累計進口55793萬噸,同比增長10.9%,累計單價為166.7美元/噸,同比漲幅達31.9%。
前期出現價格暴跌的鐵礦石市場,已有了企穩(wěn)的跡象。在國產礦市場,河北地區(qū)鐵精粉價格先跌后漲,但一周內均價還是每噸下跌了10元。近期,進口鐵礦石較國內礦有了相對的“價格優(yōu)勢”,一些鋼廠加大了外礦的用量,擠壓了部分國內礦的需求。目前,63.5%品位的印度粉礦報價在每噸138美元左右,一周上漲7美元。
以上數據表明,鋼廠集中檢修限產的措施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,一方面,對鋼材市場采取限產保價的政策,事實上,鋼廠已經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,運用相同的市場策略來集體影響鋼價的運行走勢,這和股市中的基金“抱團取暖”的操作有異曲同工之妙,另一方面,通過短期集中的檢修,造成上游原料的被迫減價,降低前期高企的生產成本,前期鐵礦石的“被降價”是最好的例證。因為,鋼廠大部分情況下只是生產加工企業(yè),其實最關心的只是市場價格穩(wěn)定,能夠賺取加工利潤。